撰文/攝影:熙然
巴黎有很多別名,光之城、天使之城、戀愛之城,以及浪漫之都和花都,等等。巴黎也有很多標籤,藝術、時尚、電影、咖啡、甜品……深深嵌在這座城市的骨髓之中,密不可分。
影 Film
自電影術發明以來,和巴黎有關的電影,層出不窮,不勝枚舉。究其原因,也許這座浪漫的都市,能營造出光怪陸離的幻象,亦能帶給人們無窮的驚喜和遐想。
有部電影叫《一頁台北》,關於人、城市和愛情的電影。電影男主人公小凱,日復一日看著自己成長的台北,但他心心念念的地方是巴黎。因為女朋友霏霏在巴黎,那裡有他們新的生活。巴黎,才是屬於他的城市。
同樣也有一部電影叫《巴黎,我愛你》。十八個短片故事,發生在巴黎十幾個街區,跨越了不同的文化、種族、宗教和價值觀,串聯起在巴黎的親情、友情和愛情,市井中的平凡小事,娓娓道來。
2006年,我在南京大學旁的無名音像店買到了《巴黎,我愛你》的碟片,期許著不久的將來會去巴黎看看。想不到,直到2020年的初春,才有機會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。
《天使愛美麗》、《鐘樓怪人》、《紅磨坊》……和巴黎有關、以法國為背景的電影還有很多。跳出螢屏,巴黎這座城市,本身就是一部電影。像一部獨立電影,不急於說故事的,更注重拍攝的光影、節奏和氛圍,強調那一刻的感受。慵懶而浪漫的巴黎,悄無聲息地野蠻生長著。
岸 Bank
巴黎市區被塞納河一分為二。「幾」字形的河流,自西向東穿巴黎城而過,河的南邊是巴黎的「左岸」,北邊則被稱為「右岸」。原本只是基於地理上的劃分,但因為兩岸在發展的過程中沿著完全相反的軌跡,一邊逐漸成為巴黎理性和物質的代表,另一邊則沉澱了她感性和浪漫的城市氣質。右岸是巴黎的金融中心,圍繞著羅浮宮、香榭麗舍大街、剛果廣場、艾菲爾鐵塔,向東北延展。這裡,聚集了一大批銀行家、商人,以及以奢侈生活為至上追求的現實主義者;而左岸,則是巴黎人的主要居住地和文化生活場所,文藝氣息濃厚。因劇院、書店、博物館和手工藝品店都匯集於此,巴黎的左岸,不僅吸引了大批的文化名流和知識分子,也是外國遊客的主要落腳點和根據地。
談到左岸,往往離不開美食。比起毗鄰的倫敦和羅馬,巴黎的咖啡館略顯精緻,甜品則更勝一籌。咖啡館,是精神至上的左岸地區不可或缺的點綴。當你隨便走進一家咖啡館裡,也許一不留神就會坐在海明威坐過的椅子上、薩特寫作過的燈下、畢加索發過呆的窗口,一不小心就和文人雅士「神交」。和羅浮宮遙遙相對的左岸聖日耳曼德佩區,有兩間老字號咖啡館——花神咖啡館和雙叟咖啡館。雙叟咖啡館之於巴黎,如明星咖啡館之於台北。1875年就開始營業的雙叟咖啡館,成了很多電影的取景聖地。薩特和女友西蒙娜經常光顧這裡,畢加索也正是在此與朵拉琦爾小姐一見鍾情。你看牆上那一排名人照片,波夫娃、安貝托·艾可等文豪巨匠,都是這裡的座上客。
老實說,雙叟咖啡館的咖啡,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但因為擁有巴黎乃至世界頂級的甜品店 Pierre Hermès 的加持,這裡下午茶讓人驚艷。儘管價格稍貴、遊客扎堆,但要感受純正的巴黎味道,這裡仍是最佳選擇。
塔 Tower
巴黎的浪漫,一半要歸功於艾菲爾鐵塔。而鐵塔的魅力,在於她照進巴黎城每一個角落的午夜之光——鐵塔的眼睛。
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是法國建築師居斯塔夫·艾菲爾。早年他以橋樑設計專家而聞名。他一生中傑作累累,遍佈世界,但最使他名揚四海的還是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鐵塔。更鮮為人知,還有艾菲爾和妻子的一段悽美愛情故事。富家小姐瑪格麗特不顧家人反對,下嫁給了建築師艾菲爾。與自己攜手度過生命中最艱難卻無比幸福的時光的太太,卻在 32歲突然病逝,這讓艾菲爾痛苦萬分。於是,艾菲爾發誓建一座最能與妻子對視的建築,向已故妻子致以最深刻的愛意。 歷時兩年的建設,鐵塔於1889年落成。竣工那一天,艾菲爾登上鐵塔最高層,以最接近天堂的姿態,將這一不朽建築作為牢記愛情的永恆見證。
總高300米艾菲爾鐵塔,直到1930年仍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。如今,鐵塔上增設了廣播和電視天線,它的總高已達320米。站在塔上,整個巴黎城都在腳下。清末,就已經有中國人陸續登頂鐵塔。1889年,時任清政府駐美國、西班牙、秘魯三國公使的張蔭桓,赴任轉道巴黎之時,曾參觀世界博覽會,並「高步共登雲外塔」。翌年,薛福成、黃遵憲和世增也登上塔頂。1905年,康有為到巴黎逗留數日,三登艾菲爾鐵塔,並撰文:「自遠望之,如天際雲中,玲瓏檔閣,幾疑蜃樓海市焉,其宏觀大起,傑構千尺,未有若巴黎鐵塔之博大恢奇者,天下之大觀偉制,莫若巴黎之鐵塔矣!吾當首登之,以望巴黎焉。」康有為自詡首登鐵塔,不知何故。但康有為喜冒險,卻有據可查。他的巴黎日記中,記錄了很多細節,諸如乘坐了熱氣球,開了洋葷。
即使在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,我站在這高高的塔頂,依稀能感受到康有為字裡行間洋溢的讚美之情。夜幕之中,俯瞰塞納河,遠眺凱旋門,我對這恢弘的鐵塔,肅然起敬。
不少來巴黎尋找完美假期的遊客,都會失望。他們呆了幾天就怨聲載道:巴黎怎麼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?於是,前些年出現了一個叫「巴黎綜合症」的名詞——理想主義的遊客們,更多看到了巴黎的髒和亂,卻忽視了巴黎的靜謐與溫暖。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裡,我們不僅僅單純感受到了巴黎人用柴米油鹽點燃的煙火氣,也看到了他們烏托邦式的精神生活,這才是完整的巴黎。
正如《午夜巴黎》裡的那句台詞:如果你留在這裡,這裡就變成你的現在。不久以後,你就會開始想像另外一個時期才是黃金時期,這才是現實,不盡如人意,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不盡如人意的。不完美的美,也是一種美。我們愛巴黎如此,對待人生,亦如此。
熙然,野生作家。 做過警察、編輯、老師,旅居新加坡、南京和昆明等地。 現供職於共享出行互聯網公司。曾出版個人散文集《錦衣夜行》。